根治“性早熟”不能指望一颗药丸
暑假结束,徐州各大医院儿科就诊量明显减少。暑假期间来看什么病的孩子最多?很多儿科医生最明显的感受就是“性早熟”。如今不少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了7-9岁,父母着急,甚至有的3岁孩子胸部就开始发育,甚至来了例假,医生也很着急。市一院儿科主任祝红岩说,我市儿童性早熟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,现在每年接诊有近百例,暑假期间每天都有一两个来看“性早熟”的。
3岁的女孩乳房发育了,4岁的女孩来了月经。5岁的男孩长了胡须了。这些情况虽然是个例,但是也代表着一种性早熟的困惑。与这些个例相比,更多的性早熟似乎早已经被我们忽视了。有专家说,这几年中国儿童的性成熟的步伐是加快的,与以往相比已经提早了好多年。
固然,性早熟是一种现象,其原因也是复杂的。这里有社会环境的使然,这里有生活水平的提高。但是,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,那就是食品的问题。
为什么儿童性早熟的现象越来越多呢?正如徐州的一位专家分析的一样:这是过多食用雌激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导致的。雌激素含量较多的食品主要有豆浆、蜂蜜、催熟水果、短期养殖成熟的甲鱼和鸡鸭等。对于这类食品,完全杜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,对于家长来说,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让孩子“能少吃就少吃”了。毕竟孩子不可能不与父母在一起吃饭,也不可能生存在食品的真空里。
但是,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也就是说,要尽量减少儿童食品给性早熟带来的危害。有人说,既然儿童食品问题多多,不让孩子食用不就行了吗?这也是父母的溺爱造成的。当然,儿童食品的食用固然有父母溺爱的成分,但是面对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,如果完全不让孩子享用,似乎也不近人情,也不是好做到的事情。这毕竟不是六七十年代那个贫穷的时代。
问题不是出在了儿童食品的种类繁多上,不是出在了儿童食品对孩子的天然诱惑力上,而是儿童食品的监管标准太低了。在我们国家什么是儿童食品?儿童食品似乎成了“儿童喜欢的食品”的代名词。而实际上儿童食品应该是“儿童适合的食品”、“对儿童健康有益”的食品。对于儿童食品的监管,我们就要提高到更高的标准上来。遗憾的是,很多儿童食品的添加已经没有了底线,味道是调制的,颜色是调制的,果肉是调制的。最为可怕的是里面还有很多危害性发育的食品添加,直接导致了性早熟现象的发生。
徐州的性早熟现象并不独属于徐州,而是全国现象。可是,医生技术再好也只能治愈个体的性早熟疾病,却治不好性早熟现象。治愈性早熟不能依靠一颗药丸,要重视背后的儿童食品标准太低的现实。